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澳洲~~雪梨大學




檢視較大的地圖
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創立於1850年


它位於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雪梨


它是澳洲八大名校的成員,並一直都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學術機構。其Fisher Library 是南半球最大的圖書館。


雪梨大學是沿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其校長為現任的聯盟主席.
學校力主提供牛劍式的學院生活,所以選址位於雪梨中心商務區西南的外圍地帶。


現時學校在雪梨有多個校園。一方面是由於學生需求,一些科系設在市中心(包括法律、牙醫和音樂學院),以方便在職人士下班後授課;另一方面,由於學校在近十年來不斷擴充及合併,亦使學校可以使用的校園地點增加。
雪梨大學的校訓是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拉丁文,意思是:繁星縱變,智慧永恆),反映出創校當年為保持英式大學的傳統。
根據最新版(2006)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排名,雪梨大學總評世界第35名,文科和人文科排名世界第五,社科類排名19,生物醫學排名20。




校務近況
2005年澳洲當地雜誌《BRW》把雪梨大學評為經營最良善的大學之一。在最新一輪(2007年)政府研究資金(Australia Research Coucil)的分發中,雪梨大學再次鞏固了澳洲優秀學府的地位,獲得資金排名第一。其中教學表現一項排名第四。雪梨大學最近10年在ISI數據庫被收錄的總論文數排名澳洲第一。

校區分佈
雪梨大學現時有十個校區,主校區群是雪梨內西區的Camperdown校區和Darlington校區,也是大部份主要科系的所在地。其他八個校區是:
Cumberland校區(雪梨西區)--- ---健康科學系
St James校區(雪梨市中心)--- ---法學系
Mallett Street校區(雪梨內西區)--- ---護理學系,語言學校和臨床研究中心
雪梨音樂學院校區(雪梨市中心)--- ---音樂系
Rozelle校區(雪梨內西區)--- ---藝術學院
Camden校區(雪梨郊區)--- ---獸醫系和農業系
Surry Hills校區(雪梨市中心)--- ---牙醫系
Burren Street校區(雪梨內西區)--- --- 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ITLS,Institute of Transport and Logisitics Studies)

學校設施
除了南半球規模最大的圖書館,雪梨大學現有講堂(Lecture theatres)107間,實驗室(laboratorie)328間,並有多所國家重點研究中心。學校注重研究設施和教學設備的質量與維護.
《Science》雜誌把由雪梨大學Molonglo射電望遠鏡探測到的「銀河系中心附近的短暫而強烈的輻射脈沖」評為2005年度十大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



新建成的IT學校
雪梨大學從2005年開始,正在實行「Campus 2010」計劃,將在未來幾年裡逐漸對學校進行大規模裝修和擴建。其中包括5個主要工程:新建信息技術系大樓(2006年竣工)、新建法學院大樓(現有的市中心大樓將移為他用)、悉大中心大樓(將集中學生服務,行政和現有的各科技類圖書館)、裝修學校主路(砍除現有的梧桐樹,改植本土桉樹)和裝修地理教學樓。至今信息技術系樓已落成,其他各項工程也都在建-- --幾年後,雪梨大學將會呈現另一番別具韻味的風景。


資料來源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天津~和平路商業街


和平路商業街(金街)是天津的主要商業中心,購物步行街。
和平路從東南角起,接東馬路,到渤海大樓止,接大沽路,是天津最繁華的購物中心,集中了天津最著名的商場。
和平路原來分為兩段,北段屬於天津日租界,名為「旭街」;南段屬於天津法租界,名為「杜總領事路」,抗日戰爭勝利後,租界被國民政府收回,更名為「羅斯福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名為「和平路」。
天津舊城的城牆被拆除後,東馬路逐漸成為商業店鋪的聚集地,相鄰的日租界旭街也逐漸繁華起來。1925年,中原公司成立,日本領事許以多種便利條件,希望建在日租界,1928年天津最高的建築中原公司大樓(現百貨大樓)在旭街落成。軍閥混戰期間,東馬路的商店得不到安全保障,也紛紛嚮日租界轉移,這一帶開始繁華起來。
九一八事變後,日租界的許多商店,開始向法租界遷移。1928年底,勸業場落成,1930年,惠中飯店開業,1935年,可堪比擬中原公司的渤海大樓建立,1936年,中國大戲院落成。和平路逐漸形成天津的商業中心。
2001年經修繕,和平路確立為步行街,禁止車輛通行,稱為「金街」,只有一路經過改裝類似老電車的公車通行,不設車站,招手即停。步行街商業區還包括和和平路交叉的濱江道,直到西開教堂,成為天津的主要購物旅遊區。
資料來源:

阿根廷 巴里羅切

巴塔哥尼亞北段的湖泊區(Lake District),跨越阿根廷及智利兩國。在阿根廷,巴里羅切(Bariloch) 是最歡迎的度假勝地。翻過安地斯山,進了智利,普空(Pucon)則是湖泊區的首要景點。 由巴里羅切到普空的路上,會經過阿根廷湖區著名的「七湖美景路」(Siete Lagos Route)。「七湖美景路」包含了兩個國家公園,我們經過其中一個「藍寧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Lanin)。 「藍寧」其實是阿智邊界一個火山的名字。 「七湖美景路」上經過的聖馬丁小鎮 (San Martin de los Andes),雖不如巴里羅切聞名,仍是遊客如織,湖岸也有沙灘和遊艇。 普空離阿根廷邊境不遠。可以走到湖岸,躺在沙灘上曬一整天的太陽。除了搭船遊湖外,最受歡迎的,大該就是攀爬火山了。 普空位於比亞利卡湖 (Lago Villarrica)的東緣,正好在當地最顯著的活火山 (是的,「活」表示隨時有爆發的可能) 比亞利卡火山 (Volcan Villarrica) 的山腳附近。除了遊湖及作日光浴外,攀登火山是來普空度假的遊客最熱愛的戶外活動。因比亞利卡火山仍是活火山,山頂積雪又長年不化,攀爬一定得有當地導遊帶領,並得租用全套登山設備才能上去。雖難度不算特別高,但頗費體力,而且來回會花掉8、9個小時的時間。 普空不論走到哪都看得到比亞利卡火山。 比亞利卡火山,不論走到哪都看得到它。 比亞利卡火山及同名的比亞利卡湖的美麗景色。雖沒有巴里羅切綿延的山景懾人,但卻多多了一份怡然的恬靜。 普空畢竟是小鎮,市街上沒什麼樓房。 湖上看比亞利卡火山。到普空外圍有名的「黑色沙灘」走走。除了擠滿了人外,這裡還有好幾個像我在西班牙地中海小島伊比薩 (Ibiza) 看過的沙灘酒吧。不少打扮入時的年輕人隨著DJ現場音樂起舞,有點「銳舞」派對 (rave)的感覺。
資料來源:
虹在天涯:http://travel.saricie.com/

東京 明治神宮


檢視較大的地圖

簡介:

明治神宮坐落在東京都澀谷區,地處東京市中心,占地70公頃,緊挨著新宿商業區,佔據了從代代木原宿站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

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是供奉明治天皇(死於1912年)和昭憲皇后(死於1914年)靈位的地方。是日本神道教的重要神社。

在明治天皇以前,日本的大多數天皇都是幕府將軍的傀儡,經過明治維新後,天皇恢復了權威,在明治時期日本經過改革,生產力極大發展,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躋身到國際列強之中,在日俄戰爭和中日戰爭中取勝,明治天皇又將神道教定為國教,由政府控制,所以政府對明治神宮的修建非常投入,從全國各地和朝鮮、台灣運來365種12萬株樹木種植其中。神宮前南北參道交會之處的大鳥居(日式牌樓),是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高12公尺、兩柱間距9.1公尺、柱徑1.2公尺,屬於「明神鳥居」的型式。原始的鳥居在1966年昭和41年)因遭雷擊而損壞,現存的鳥居則是在1975年(昭和50年)間以台灣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依照1920年(大正9年)的形制與寸法重建而成。

明治神宮的巫女舞蹈祭祀儀式
1945年4月14日,明治神宮的主要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1958年11月重新建造完成;現在其南部地帶改為代代木公園;西部由市民捐款建造一個棒球場——神宮球場;南面圍牆外是著名的表參道,對面是為1960年東京奧運會修建的船形體育館國立競技場

每年的除夕,日本民眾會前往各地的神社準備新年的參拜;新年的第一次參拜稱為初詣;明治神宮則是東京地區初詣最熱門的地點。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明治神宫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哥本哈根~地理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理

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巨大溫度計
哥本哈根位於丹麥最大的島西蘭島上,與瑞典馬爾默隔海相望。城市的一小部分位於阿瑪格爾島上。請注意,哥本哈根和哥本哈根縣是兩回事,哥本哈根並不屬於哥本哈根縣,而是一個獨立的市。
從地質上來看哥本哈根位於冰川時期留下來的冰磧層上(丹麥大多數地區是冰磧層)。
哥本哈根氣候溫和,從圖上可以看出大溫度計最高溫度為攝氏30度,最低溫度為零下20度,哥本哈根的歷史上從來沒有超過這個溫度範圍。丹麥人熱愛自然,由丹麥畫家維格·維涅柏設計的旅遊招貼畫「鴨媽媽」畫的是一位警察阻斷了所有交通以便讓一個母鴨子帶領小鴨子橫過馬路。有的人甚至極端到連蒼蠅也不打,認為「他們也有生存權利」。城中沒有太高的建築,風景秀麗。有好幾處市政府為旅遊者免費提供的自行車,也帶動車輪上作廣告的公司提供財政支出。

孟買 歷史




檢視較大的地圖
孟買七島

現在的孟買起初是由七個小島組成的一組群島,稱為孟買七島
在孟買北部發現的人造器物顯示這些島嶼自從石器時代已經有人居住。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來到這裡的古希臘人將這裡稱為「海薄達埃希亞」(Heptanesia),意即「七個島」。公元前3世紀,這些島嶼是孔雀王朝的一部分,由信奉佛教的皇帝阿育王統治。後來印度教的希爾哈拉王朝統治這些島嶼,直到1343年被穆斯林古吉拉特王國吞併。群島上一些最古老的建築物– 象島石窟和華爾克希瓦廟宇建築群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

殖民地時代

1890年代的孟買街頭
1534年12月23日,葡萄牙人從古吉拉特蘇丹巴哈杜爾·沙手中得到這幾個島嶼。1661年6月23日,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這幾個島嶼作為嫁妝送給英國。1668年9月,這幾個島嶼又被轉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每年的租金為10英鎊。公司在島嶼的東岸建造了深水港,作為他們前來南亞次大陸的第一個停靠港口。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從1661年的10,000人,增長到1675年的60,000人;168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其總部從蘇拉特遷到孟買。該市最終成為孟買管轄區的總部。

1888年孟買地圖

1817年起,該市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大型土木工程將這組群島合併成一大塊。這個工程稱為霍恩比填海工程,完成於1845年,導致城市面積猛增數倍,達到438平方千米1853年,連接孟買和塔那的鐵路通車,這是印度第一條客運鐵路線。在美國內戰期間(1861年1865年),孟買成為世界首要的棉花交易市場,帶來了該市經濟的繁榮。不久,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孟買的城市地位變得更加重要,成為阿拉伯海上最大的海港之一。
在其後三十多年中,該市成長為一個主要中心城市。1906年,該市的人口膨脹到100萬,名列印度第二位,僅次於加爾各答

獨立以後

1950年,該市擴展到現有界限,合併了北面撒爾塞特島的一部分。
1955年,印度各邦開始按照語言進行重組,孟買邦的馬拉地人和古吉拉特人要求把該邦劃分為馬哈拉施特拉和古吉拉特兩個語言邦,同時對於孟買市的歸屬產生了嚴重的爭議,其中一種意見是該市單獨成立一個自治的城市邦。1960年5月1日,以孟買為首府的馬哈拉施特拉邦。

孟買的改名

1970年代末,孟買取代加爾各答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建築業繁榮興旺,大批移民流入。1966年成立的濕婆神軍黨聲稱要捍衛「土地之子」(馬哈拉施特拉邦本地人)的權利。1995年11月22日,由濕婆神軍黨執政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為要貫徹其更改殖民制度遺留的歷史名稱的政策,將該市名稱由Bombay更名為Mumbai。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9F%E8%B2%B7&variant=zh-tw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波蘭~歷史

波蘭

檢視較大的地圖
首都華沙

華沙(英文Warsaw波蘭文Warszawa)這個城市不僅是國家的首都,工業重鎮兼交通樞紐,更是波蘭的首要文化中心。科學院(Academy of Sciences)與國家圖書館均位於此。名聞國際間蕭邦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Chopin Competition)每五年在此舉行一次。這個城市在七百年歷史中最悲慘的一頁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

城市依傍著維斯拉河(Vistula River)建築很久以前,傳說這條河住者華沙美人魚(Warsaw Mermaid),其上半身為女子模樣,下半身是魚尾,如今她的身影已鐫刻在華沙的文學史中。這條河穿過華沙市將市區一分為二,左岸的景觀對於觀光客而言,較具吸引力。新、舊城距離緩緩流動的河川不過82呎(25公尺)左右,國王城堡商業中心,現代化旅館景色怡人的公園均距此不遠,這裡是城市的真正心臟區。

歷史

波蘭王國成立於西元963年,境內原為數個斯拉夫族部落組成,後來整合為統一的「波蘭」族,意為「平民子民」,波蘭由此得名,與其地理環境相輝映。波蘭自1772年被俄羅斯、德意志、奧地利三國分割佔領,終被滅亡。直到1918年,以共和國名義再度建國。二次大戰,德國納綷再度侵略波蘭,使波蘭淪為戰場。二次大戰結束後簽訂的「雅爾達密約」,讓波蘭重新獲得領土而獨立。1952年正式制定「人民共和國憲法」。1980年由華勒沙領導的團結工聯爆發罷工,1981年波蘭宣布戒嚴。1990年全民選舉,華勒沙當選總統,結束40年來的共黨統治。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http://www.ehef.org.tw/show_2/show_2_Poland.htm

23號: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http://tsukia56.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html
24號:波蘭(氣候與旅遊季節) http://thor55.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_21.html
25號:波蘭 http://a78794546.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html
26號:波蘭 http://hogan00289.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html
27號:波蘭音樂廳 http://j6jo3j6sl3.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html
28號:波蘭的政治外交背景 http://z26816131.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html
29號:波蘭 http://b9621029.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html
30號:波蘭顛倒屋 http://b962103.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html
31號:波蘭-北之巴黎 http://sptina.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html
32號:波蘭顛倒屋 http://huityrefg.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html
33號:波蘭~聖瑪莉教堂 http://alistair5341.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html